本报(chinatimes.net.cn)记者冯樱子 北京报道
“投资者热情高”“多款产品销售火爆 ”,这是养老理财试点工作开展以来,多名银行客户经理的感受。
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5月26日,《华夏时报》记者走访多家银行网点,从客户经理方面获悉,相关产品运营一年多,客户认可度较高,产品净值经过一段时间的波动,目前多数产品年化收益率在3%-4%,一些养老理财产品已经开始落实分红制度。
一名购买了工银理财养老理财产品的投资者对《华夏时报》记者表示,目前持有一年多,年化收益近4%,虽然还没有达到预期收益,但已经跑赢定期存款利率。
“后悔买少了,特别符合闲钱求稳的需求,算是一种强制储蓄。”上述投资者这么告诉记者。
养老理财开始分红了
养老理财产品开展试点以来,已市场运行一年多,产品净值表现平稳,自去年以来产品分红回报也陆续到账。
5月中旬,交银理财发布消息显示:“近期交银理财首发的3支养老产品,在平稳运作半年多后,首度分红!”
上述3支产品分别为交银理财稳享添福5年封闭式1号理财产品、2号理财产品、3号理财产品,3支产品分红方式均为现金分红,每份分红金额均为0.005元。
“‘理财+分红’模式满足定期提取养老金的客群需求,真正给投资者的养老生活‘加餐’。”交银理财方面表示。
对于养老产品,交银理财方面透露,团队利用养老理财期限较长的优势进行大资产配置,稳中有进配置权益资产,把握中长周期权益资产波动机会,同时也严控风险,构建了“投资经理+专业委员会”机制,加强产品投资运作管理。
《华夏时报》记者从理财公司方面了解到,为了平衡养老理财的收益和稳健性,各家都在产品设计、管理、销售、投资等多方面进行了多方面考虑和有效探索,引入平滑基金机制正是其中之一。
而正是得益于这种机制,在去年市场波动较大的背景下,养老理财产品计提平滑基金,净值波动较小。
以光大理财两款产品为例,“颐享阳光养老理财产品橙2026第1期”和“颐享阳光养老理财产品橙2027第2期”分别于去年9月23日支取平滑基金795万元和114万元,回补至理财产品。
在保障产品平稳运行一年后,多款产品自去年开始陆续落实分红机制。上述两款光大理财产品已在2022年开始分红,每单位份额分红金额分别为0.0051元、0.0025元。
光大理财方面曾提到:“根据产品合同约定以及实际投资运作情况,逐步实现季度、半年分红。已有多只养老理财产品落实了分红机制。”
同时,招银理财的两款产品也在2022年7月―9月进行分红。其中,“招睿颐养睿远稳健五年封闭1号养老理财”于2022年7月和9月进行两次分红,每单位份额分别分红0.005099元和0.005元。
但记者也注意到,各家产品分红条件各不相同,在频率上也存在按照月度、季度、年度分红等存在差异。
其中,封闭式养老理财产品中,农银理财、建信理财和招银理财分红条款设置为满1年且净值大于1后,分别按年/半年/月进行分红;工银理财、中银理财要求满2年且产品单位净值大于1后,分别按年/月分红。
在开放式养老理财产品中,中邮理财、交银理财和光大理财、招银理财分红条款设置为净值大于1,每年有若干次分红。
官方数据显示,截至2023年1月末,具有“稳健、长期、普惠”特征的养老理财产品存续51只,47万投资者累计购买金额1004亿元。
中国银行研究院博士后杜阳曾提到,在银行个人养老业务中,养老理财产品发展较为成熟,未来仍是理财公司布局个人养老金的重点发力产品。
理财收益率回暖
去年,受债券市场、二级市场波动的影响,部分银行理财跌破净值,虽然设置了平滑基金机制,但银行养老理财同样面临压力。
今年以来,银行理财资金主要配置的债券资产回暖,助推理财收益率提升。数据显示,中证全债(净价)指数一季度上涨0.15%,二季度以来截至5月19日上涨0.8%。
星图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黄大智表示:“从市场情况来看,今年初以来债市走出一波牛市行情,也直接影响部分理财产品的净值表现,因此理财产品的净值表现近期也比较好。”
以交银理财养老系列理财产品为例,截至2023年3月末,该系列产品成立以来平均年化收益率达3.73%。
而近期,理财收益仍在持续回暖。截至5月26日,《华夏时报》记者从手机APP上看到,交银理财此次分红的三款产品年化利率已超4%,其中“2号养老理财产品”成立以来年化收益率达4.33%。
专家预计债市有望继续“走牛”,就今年全年而言,债市和理财或将为投资者带来较好收益。
在川财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陈雳看来,利率下行,但市场融资需求尚待修复,“资产荒”环境持续。在这种情况下预计投资者将继续加大对债券的配置,带动债市走牛,相应的银行理财收益率将保持在较高水平。
在《华夏时报》记者走访过程中,多名投资者对养老理财目前的业绩表示满意,虽然产品并未达到基准利率,但不仅能收到分红,大多数产品年化收益在3%-4%,高于存款收益。
一名投资者购买了一国有大行养老理财产品,他对《华夏时报》记者说道:“当时觉得5年时间太长,现在利率下行觉得这款产品很合适,所以后悔当时买少了。”
一名国有大行北京某支行客户经理对《华夏时报》记者表示,在利率下行的环境中,养老理财产品也在调整基准利率。“第一期发过业绩比较基准7%-8%的产品,第二期5%左右,近期还没有新产品发行。”
他提醒投资者,虽然产品名字里有“养老”两个字,但同样是非保本浮动收益型产品,投资者根据自己的需求进行选择。
下一步,理财公司在保证更安全、更稳健的情况下,如何让产品实现多样化、差异化成为要面临的重要问题。
此前,苏银理财公司党委书记、董事长高增银表示,从现阶段看,市场上养老理财产品多样性还需进一步提升。
“试点阶段发行的养老理财产品具有一定的同质性,产品投资策略、期限等较为相似,投资者的选择空间相对有限。未来,不同机构应在产品差异化方面多下功夫,以满足投资者多样化的需求。”高增银说道。
责任编辑:孟俊莲 主编:张志伟